本网讯(通讯员:张若彤、李晨)7月28日下午,安徽新华学院商学院“鸿鹄之志”志愿服务队深入探寻柯村红色历史,挖掘红色基因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,专访了老干部柯冬青和烈士后代柯春友,聆听他们讲述柯村的变迁与红色故事。
活动伊始,实践团队首先走访了拥有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柯冬青。他见证了柯村从经济薄弱、基础设施落后,到如今在国家政策扶持和各级政府领导下实现快速发展的历程。作为1934年柯村暴动发生地,柯村拥有深厚的红色底蕴,现有9处红色展馆,是中组部定点红色旅游基地。随着红色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,当地集体经济日益壮大。柯冬青回忆道,近年来柯村的乡村道路不断完善,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显著改善。此外,柯村还积极发展了中草药养殖、黑鸡养殖等新兴产业。对于柯村的未来,他充满期待,希望更多高校团队能够宣传柯村,助力其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前行。
随后,实践团队采访了烈士后代柯春友。柯春友的先辈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,红色基因早已融入他的血脉。他的祖父柯伯达是1930年代柯村革命的参与者,因叛徒告密被捕,遭受严刑拷打仍坚贞不屈,最终在石台县七都壮烈牺牲,其英名被镌刻在县人民英雄纪念碑上。柯春友虽未亲历那段历史,但通过父辈的讲述,它深深铭刻在他的心中。去年柯村暴动9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,方志敏、粟裕的后人前来访问,他与之合影,更真切地感受到红色历史的延续性。谈及改革开放,他感慨万千,称分田到户后生活逐渐改善,如今不仅无需缴税,还能享受农业补贴。他还提到农村基础设施的显著改善,公路修到了家门口。尽管初中未毕业,但他高度重视教育,经常鼓励年轻人像黄文秀那样回报家国。他认为革命精神带来的“乐观与实干”精神弥足珍贵,希望青年一代了解历史、珍惜当下。
通过对柯冬青和柯春友的专访,实践团队深刻感受到了柯村的发展变迁以及红色精神的传承。柯村的今天,是无数像柯伯达一样的革命先烈奋斗的成果,也是当代柯村人努力拼搏的结晶。相信在红色精神的激励下,柯村的未来将更加辉煌。
(审核:罗振林 责任编辑:胡鸿)